一,废料阻塞
因为毛刺过大、凸模破损、凹模决裂,形成冲压加工后废料彻底阻塞凹模。
原因及消除方法:
(1)凹模直壁过高。
假如凹模直壁过高,被冲下的废料阻塞在模具内而发生裂纹。。一般,被冲下来的废料,只允许在凹模内有2~3片轻微阻塞。校正模具的直壁时,涂上红丹粉,校正直视点,要有一个碰不到的后角。即出料口尺度比直壁要稍大一些。特别是对膨胀系数大的资料,例如不锈钢等,可设计满足锥度模具,使每次冲截时,资料都能自在落下。
(2)磕碰后边。
当废料磕碰凹模的后边时,因为资料满满地阻塞在内壁,废屑在凹模内膨胀,形成模具裂缝。要使模具内壁的2~3块重的废料迅速下落,只需增加一点锥度,故障就可减少。
(3)因为润滑油和毛刺的原因,难于接连别离。
当空隙过小,又运用高粘度的润滑油时,冲压下来的资料,就会发生粘接现象。废料直接下落时,当粘接数量到达必定程度后,会因为振荡和自重而落下;当改变排出方向时,因为卸料槽视点和卸料槽工作面粗糙的原因,而彻底阻塞,是形成凸凹模损坏的原因。

二,废料上移
废料上移,是指冲压在凹模内的资料,随着凸模的上升一起带上来,接着又落在凹模里的现象。假如发生废料上移现象,一方面会因操作大意而发作人身伤亡事故,另一方面,在自动化出产时也会发生模具破损,所以有必要当即采纳办法。
原因:(1)空隙过大时容易发作。(2)因为凹模的直壁进行了抛光或磨削,过于润滑所形成的。(3)凹搂的直壁过高,废料阻塞时易于发作。(4)碰到凹模的后边而形成废料阻塞时易于发作。(5)与板厚相比,冲压废料的形状大而薄,紧紧吸附在冲头下面。(6)因为运用高粘度润滑油,而发生粘附现象,。(7)凹模研磨后,刃口过于锋利。(8)卸料板的方位、功用不合适。(9)因为磁性而发生吸附现象。(10)凸模刺进凹模过少。
解决方法:(1)选择恰当的空隙值加以修正。(2)凹模的直壁在研磨时运用粗粒度砂轮,尺度不高的冲孔,象钻孔那样加工直壁,很少会发生废料上移。(3)事先就预料到再研磨的凹模直壁就有废料上移的危险。别的,因为后边磕碰会发生毛刺阻塞和废料上移,所以凹模直壁需加以修正。(4)凸模刺进凹模3~5mm,阻塞的废料限于三片之内。(5)资料很薄时,因为油、磁性、真空等原因而极易吸附于凸模的底部。应该将资料迅速从凸模上取下,放置在凹模内。(6)研磨后的凹模,因为具有很强的废料上移趋势,因而,若发现有上移现象,需用砂轮将刃口略微修钝一些。(7)批量出产时,因刃口会发生磁性,所以要定期消磁。(8)凹模的直壁下面,加工成数个0.5mm的台阶,具有防止废料上移之作用。(9)将废料从上模取下时,如不当心,一旦落下,也会发作事故,故需采纳相应的办法。 |